江浦街道烈士塔社区聚“贤”用“爱”传真情 邻里自治惠万家

来源: 南京市浦口区社区学院    发布日期:2017-07-19

  今年以来,烈士塔社区积极弘扬培育乡贤文化,探索一种以乡贤文化为基础的居民自助互助模式——贤爱堂•邻里自治中心,让居民登上社区治理舞台的中央,实现德治与法治的有机融合,开创从“社区为实施主体”到“社区和居民共为实施主体”转型的社区治理工作新局面,进一步提升了社区的自治能力和为民服务水平,营造出良好社会风尚。

  一、以8大功能区激活治理阵地。贤爱堂室内面积200平方米,由社区、乡贤会、社会组织三方共同管理,设置邻里学堂、邻里互助角、邻里议事厅、邻里风采墙、邻里文化柱、邻里阅读区、邻里信息栏、邻里文化健身广场等八大功能区域并建立相关制度。其中,邻里学堂由辖区退休教师、江浦实验小学老师和南京审计学院志愿者为放学后无人及时接的小朋友提供课业辅导服务,周末开展国学教育、法治宣传、书画培训等主题教学。邻里议事厅定期开展社区公共事务民主协商和居民论坛,为居民提供矛盾纠纷调处服务。邻里阅读区是由高校、图书馆、小学等单位共建的图书漂流角,布置分类阅读区,定期开展闲书漂流交换活动。邻里文化健身广场总面积3300平方,布置善行义举榜、乡贤风采等内容,营造崇德向善的社区治理氛围。

  二、以12个邻里项目促进服务全覆盖。贤爱堂发起邻里书画研习会、依法自治在社区、“好健康”计划、邻里一家亲、孝慈暖暖帮、及时通惠民资讯等十二个邻里项目,配有12个色环作为辨识标志。强化项目供需对接,每个项目由乡贤和社工“一对一”结对认领,组建共建单位数据库作为服务资源支撑,形成“乡贤+网格员+共建单位+社会义工”4级抱团架构,每月为辖区居民提供项目服务。实行“点名接单”服务制度,公布项目负责人联系电话,居民可直接电话告知所需服务,实现服务个性化定制。以年度为单位进行项目评价,由乡贤会、社区、居民三方代表组成评审委员会,评选出最优项目、最美乡贤、最美社工,对评审列位末位的项目进行除项并重新确立新项。通过邻里项目的实施,实现从“服务好有着特定需求的一类人”到“服务好有着各类需求的一片人”工作目标。

  三、以三级联动形成高效响应。贤爱堂结合社区“小联勤”网格化管理工作,按照“一网格一乡贤”格局,由乡贤和结对社工一起进行网格管理,形成网格双管格局。在网格中,乡贤与结对社工共同承担“四员”角色,即“政策法规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社会管理信息员”、“帮困解难服务员”。通过联动机制,主动满足群众需求,快速发现解决问题。一是以十二项邻里项目为基础,每个网格有重点的服务项目,主动服务该片区的能够满足的居民需求。二是搜集发现问题,对于公共服务、社会事务、个性需求等,及时反馈到贤爱堂,进行集中会办或者科学分工,充分发挥各网格内共建单位力量和各自专项的优势,相互依托,相辅相成,为辖区居民提供贴心服务。三是对于难点需求,及时反馈给社区,由社区指导帮助,通过贤爱堂或者其他途径,进行有效解决。

  贤爱堂运转半年以来,开展调解矛盾、助老、助小、助残、助困等惠民服务182场,先后涌现出一系列善行义举的好居民,形成了邻里友爱、邻里互助、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良好风气,邻里之间的信任感、社区文化的认同感和社区生活的归属感显著增强。20174月,省司法厅将“贤爱堂·邻里自治中心”作为德法同行优秀典型案例上报司法部。(江浦街道社区教育中心)